时光永远都在流淌,正如我们在英语学院学习的日子就这么静悄悄的走着,两年太快。我相信只有内心真正不舍,才会有这样的切实感受。杨老师曾经说过,每个人对她/他第一个孩子都是最精心照料的,因为感情最特别,就算想了很多,做了很多,也还是担心没有那么周全,而我们17级学科教学英语真的就是老师们手心里的幸运儿。
凡事总是开头难,新生的事物对老师对学生都是种挑战。在英语学院的两年我懂得了事事用心,一切必有回音。无论从课程的设置,研习见习还是到后来论文的撰写,我们在老师的辛勤努力下,渐渐进入佳境,逐步实现自我。老师们两年的浇灌,终于盛开出颜色各异的娇艳花朵。花本来多用于形容面容姣好的女子或者无忧无虑的孩童,可是把我们比做花朵也并不矫情,因为老师们的付出是温暖的,无私的,春风化雨般的,校园里满是苍翠和碧绿,我们自然就是欲滴的花朵。听起来的确容易,做起来实属不易,我常常能够在走廊听到老师们为了我们更好的学习开会研讨的声音,声声入耳,永存于心。有时候故事讲多了反而容易被遗忘,但有一件事一定得讲给读者,那就是为了给我们修改论文所有的老师从下午一点一直工作到晚上七点多,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论文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中间连水都没有喝一口。他们反复研讨,直到最后有个满意的结果。为了照顾我们的情绪,他们会委婉的表达对我们的期待,这就是学术与师德最完美的结合。我们的收获又何止仅仅在于学问,更在于思想和觉悟的影响。
在英语学院里,如果常常在走廊里停留一会,你会有许多发现。老师们总是衣装整齐,精神饱满的提前走进教室,无论何时他们的目光总是充满知性和温和。节日里,他们会身着正装,在我心里掌握两种或更多语言的人会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在他们身上更显得熠熠生辉。我也曾偶尔坐在教室后排去听老师们的课,他们那么随和亲近,让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那么不合时宜。虽然不同的课堂风格与内容一定是不同的,但是在他们的身上都能够感受到一种相同的甘于奉献,乐于付出的精神。正如无论何时向导员老师们求助,他们一定耐心细致的帮你解决每一个问题。这所有的一切让我感受到,是英语学院所有老师们用他们的情怀为我们营造了这样舒适的氛围。
每个来到吉外求学的人,或许会有许多原因,而其中一个必定是因为这里良好的语言环境。英语学院的晨读是最自发的,很难看到迟到的身影;又是最有特色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风格;也是最动听的,每每路过都有想要进去和他们一起翻开书,边听边说边标记的冲动。每个教室里都是朝气勃发并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年轻人。这朗朗的书声和一身绿色的正装,让我觉得没有哪里的清晨比这里更阳光,更有生命的活力。他们学业上的表现和其他方面的才能,更令人惊叹,未期可期。
而我的同学们,天南海北聚集到一起,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圆梦,圆读研的梦,圆当一名人民满意的英语教师的梦。我们坐在306教室里,互相学习,一起成长,忘不了有不同的见解时,还是能够出色的完成同一个任务;忘不了作业太多时,在图书馆,教室和宿舍一起熬夜;忘不了听讲座时,窃窃私语也惊讶于我们未知的领域;忘不了一起参加活动时,嘴里不说心里永远都会想着尽善尽美;忘不了一起游玩时,南方同学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带路;忘不了开学典礼拍照时,内心既有羞涩又有更多激动和期盼。然而啊,转眼就毕业在即,我们将要踏上人生的又一段征程。
语言是一种载体,它源于表达但又应该高于表达。可到了离别时,却发现没有合适的言语去诉说自己的感恩,不舍,和祝愿。吉外是个石桥流水,钟灵毓秀,融汇中外,书济世长的好地方,有幸在英语学院两年的学习是一份难得的善缘,很快我们的照片也会贴在校友墙上,也愿如墙上所写time and tide, never forget(时光流逝,永远铭记)。
最后祝老师们身体康健,常发paper,祝学子们勇攀高峰,有好offer。
——英语学院17级学科英语专业(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