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担当 公益力量
-----吉林外国语大学王瀚铎
王瀚铎,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现任吉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吉林》全媒体运营中心编辑、吉林省青年志愿先锋、吉林省青年联合会常驻学生志愿者。在校任吉林外国语大学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兼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主席,英语学院学生会轮值主席,校史馆解说员等多项职务。
曾获吉林省优秀志愿者、吉林省最美战疫志愿者、省政府办公厅央视春晚优秀志愿者、共青团长春市委学雷锋火车站志愿服务优秀青年志愿者等各类优秀志愿者称号20余项,在校期间先后获得吉林省“互联网+”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校级三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长等各类精神文明表彰30余项。
与此同时,他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忘将志愿服务融入思想引领、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学习生活、新媒体队伍建设中,志愿服务已成为他毕生的信仰。

深化学习,自立自强
在王瀚铎心中,自强就是要修身自立,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不断创新。从基础学习到学科竞赛,他一直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他曾参与3项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学校不仅为他提供广阔的平台,还拓展了知识面,更锻炼了协调合作与沟通交际能力。他一直奔跑在追梦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在校期间,他在带动身边人投身公益的同时,也积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曾与团队联合发起成立“心旅益行”乡村少年成长计划项目,入选国家春雨工程(全国仅三所本科高校项目入选),团中央三下乡国家级专项、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吉林省马克思主义自学联盟重点实践项目,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一项并荣获第五届、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中国志愿服务大赛省赛金奖;所参与“会通中外,译翻风顺”志愿项目获中国志愿服务大赛省赛银奖。
凭借着较强的责任感与男儿自强的使命感,他勤于实践,不辞辛苦。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他都咬牙坚持,他把磨难当作一种历练,决意锻造自己无坚不摧的信念。为克服颓废思想,他坚持自律,坚持体育锻炼,曾多次参加10公里迷你马拉松,10公里徒步活动,曾参与并完成了长白山马拉松半程21.0975公里。

求真务实,全面发展
在校期间,他在多个组织就任学生干部一职,他积极参与院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每次活动中,他都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尽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到细致完美,不断的积累,反思与总结。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积极融入新媒体队伍建设中。
伴随着公益4.0时代的到来,志愿服务已经进入到资源共享的阶段。其参与策划的《我在吉外等你》《我和我的祖国》等多部校园公益新媒体作品深受同学们喜爱,累计浏览量10万余次。作为吉林省文明办、吉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吉林”新媒体平台运营编辑,他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对吉林省志愿服务进行推广,通过“互联网+公益”的形式推动更多青年感知公益文化,参与志愿服务。
在日常生活中他以学生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坚持学习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志愿服务上他坚持奉献他人,在创新思维上他连续两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摘得省赛银奖,在专业知识领域中他勤奋刻苦,在综合素质拓展上他积极果敢,在与人交际时他谦逊热情,在部门工作中他尽职尽责。他是老师们的得力助手,他是同学们心中的榜样与标杆。

公益感召,青春力量
“受益于社会,理当回报于社会,我愿用最热忱的心为他人奉上最贴心的服务,让每一个人都记住我最真诚的笑容”。刚刚步入大学的他在吉外公益精神和桥梁精神的指引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青年志愿者,如今对于他来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将自己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志愿服务。他以弘扬雷锋精神作为己任,身体力行,积极号召身边人投身公益,奉献他人。
经过在吉外近三年的实践与积累,他逐步从校内走向社会。至今为止他的志愿服务时长已突破1000小时,曾作为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第十九届长春农博会,第五届全球吉商大会团省委志愿者调度中心成员开展工作,曾赴吉林省青年志愿服务研修班深度学习志愿服务工作。
他曾多次组织和带领志愿者到火车站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火车站志愿是他接触的第一个志愿活动,同时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志愿的种子。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前往长春市火车站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工作中的他穿行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广场、帮助旅客搬运行李、为旅客指路、提供交通咨询等等,奔走在火车站的每一个角落。每次回家前他都会提前几个小时前往火车站,只为做一次志愿。虽然辛苦,但很值得。
面对新冠疫情,他首当其冲,第一时间响应团省委的号召,报名成为了吉林省防疫志愿者并担任团省委工作协助志愿者7、8群总管理工作,主要负责防疫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为确保防疫志愿服务工作的高效有序推进,他组织统计800余名志愿者的各项信息、协助进行线上培训,用实际行动为坚决打赢吉林省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并被省委宣传部等13家单位联合评为吉林省最美战“疫”志愿者称号。
他深刻感受到志愿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而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信仰。不仅让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还让他不断在感恩与奉献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思想引领,同心筑梦
在思想上,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他常说“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不仅仅是我们在入党时宣读的誓言,更应是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信仰与动力”。
他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对北大援鄂医疗队的鼓励和鞭策,更是对当代青年党员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希冀。
身为当代青年既是追梦人又是筑梦人。作为青年一代,定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深入的理论学习武装头脑,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不懈的奋斗精神担当使命。在博学近思中树立志向,在学真务实中增长才干。
作为一名吉外学子,他时刻谨记秦和校长的教诲“天下大事必从细而作,简单做人,踏实做事”,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他都始终坚持脚踏实地,严谨认真,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面向未来,他承诺:尽绵薄之力发光发热,做志愿精神的忠实践行者。用心中的信念、梦想,深入骨髓的自立自强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