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茜茜,是吉林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国际传媒实验班)2101班学生。蓦然回首,一年的时光飞逝,当时拿到吉林外国语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喜悦的心情,还记忆犹新。回顾这一年的大学生活,心里总是充满着感激,感激老师对我的培养,感激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
报考前就了解到吉林外国语大学为推动新文科建设,实现学科专业的协调融合发展,培养“卓越对外文化传播人才”,成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国际传媒实验班),很荣幸能够进入实验班学习。这里的专业课不仅限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包括了新闻传播学科及相关专业内容。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机遇,是向高水平复合型新文科人才这个目标努力奋斗的有利平台。
学院为我们实验班建立了“一对一”导师负责制,为全班19名同学确立了专业方向。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老师们认真讲解难点、疑点,同时为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开展了多项小组任务。讨论、分析、改进,是小组协作期间的必修课。学习知识,不断精进,提升自我,是我一年来的最大收获。
学习之余,我有幸加入了学校的全国百强社团——吉林外国语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简称“吉外模联”)。在吉外模联里,我接触到了小语种专业的同学们,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学习了许多有效的专业学习方法。在参加模联活动期间,我认识了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优秀学子,在与他们的学习交流中,我汲取了前进的动力。
同时,我也加入了吉外青年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在吉外人人都是志愿者”,这不仅是我们的理念和标准,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志愿者应当用爱心和耐心去关爱他人,在人们心中播撒爱的种子,传递关爱、温暖与希望。
这一年,我参加了吉林外国语大学首届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主持了吉外模联学术沙龙、吉外读者协会读书沙龙、吉外阅读协会读书沙龙,荣获吉外第十三届国学大赛二等奖,被评为2021吉林外国语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记者”;在2022年北京大学亚洲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中荣获“荣誉提名”奖;在2022年“航空工业中航技”第十一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中被评为“最具潜力记者”。这一切成绩都离不开老师们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向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即将升入大二,我将继续努力奋斗,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勇往直前!
我是吉林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国际传媒实验班)2101班的曹若钰。时光稍纵即逝,充满挑战且意义深刻的大一学习生活结束了。我回顾了大一所经历的一切,有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实验班的课程设置广泛,除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还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管理学基础以及微积分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所喜爱的学科和专业,定好方向,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其次,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汉语言文学分为汉语言和文学两个方面,“汉语言“注重逻辑和科学性,“文学”则注重个性感知和对文学作品深刻性的把握。
刚刚接触“现代汉语”这门课程时,会觉得有一些难懂,但是当我们把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现实生活的语汇结合起来,会发现语言的精妙和汉语的博大精深。同时,在学习现代汉语时,不能认为自己是传统的文科科目就丢弃了理科中的逻辑思维。可以结合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我们梳理课本逻辑,整理细碎的知识点。
“文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读,只有读过了原文才有对文章的发言权和评论权,切不可只读过文本梗概就对文章大肆评论。大一上学期的“现代文学”侧重于对如鲁迅、巴金、老舍、茅盾、曹禺、沈从文等等这些文学大家的作品的把握,而大一下学期的“当代文学”则侧重于对一个时期政治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追因,以及这个时期所出现的作家群的集体创作风格的体会。我认为,应该对文本有自己独到的思考与理解,在读完原著之后及时做读书笔记,将自己一闪而过的点点思考记录下来,这些独立思考写下的文字更为珍贵。
最后,一定要注重平时学习,将多门专业课任务分解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好日计划、周计划和月计划,将每天要做的事情有条有理地写下来,切不可到期末再囫囵吞枣,指望用一周的时间完成所有课程的复习和备考。要时刻保持着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规范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在大学期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举办了多项国家级大赛,开展了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这一年,我多次在图书馆主持阅读协会活动,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与体会;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参加本专业比赛的同时,参加了多项英语学科竞赛如冬奥词汇大赛、外研社词达人杯词汇大赛;所负责的项目在“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赛中皆入围省赛。
在校园疫情防控期间,我加入了学院志愿者团队,担任采购志愿者,为同学们联系学校超市、整合订单、分发物资,也切身体会到了吉外对学生的认真负责与人文关怀。
大学的时光是人生中非常难得的很纯粹的读书时期,我们会坚持对中文由衷的热爱,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青年的希冀,肩负起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