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专业设置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教育管理  学生活动  党团建设  毕业生风采  国际交流  实验室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深阅读·世界读书日】书香吉外,情溢家园
2020-04-24 21:04   英语学院新闻网络中心

优秀作品(一)

                               《凡高传》

可能是因为从小喜欢绘画的原因,这让我对梵高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最早我可能惊叹于他的艺术造诣。但在了解了《凡高传》之后,我对他对生活的态度也产生了一些不可名状的情感。更多的是,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他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这本书的作者是欧文·斯通,一位美国著名传记小说作家。他青少年时期生活艰难,先后做过报童、推销员、牧童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于印第安纳大学任教。可能正是这些经历才让他产生了对梵高的一些共鸣。《凡高传》是其年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也许正是梵高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世界探索时的不尽人意,才有了现在许许多多著名画作流传。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89年创作《星月夜》。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或许在了解梵高的一生后,我对他的作品产生了一些其它的看法。正如欧文斯通所言,人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是最能打动人的。不得不说梵高具有对艺术的敏锐感和独特见解,他将绘画作为一生的追求。无论是在他人的不予理解中,还是在自己的贫困潦倒中,他都在坚持着,一直在创作。很多人总用“疯”来形容梵高。其时回味他的一生,在创作上,他始终是个“疯子”。他为他的世界而疯狂,正是他所沉迷的艺术,把他锻炼成一个用感性和心情来左右生活的人。梵高笔下的画作总带着一些悲惨。或许这与他对生活的探索与追求和他对婚姻的渴望有关。也许在经历了这些之后,他对世界总是有些失望的。对于他来说,他所触摸到的世界是冰凉的,他本来也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可能他所经历的冰冷的世界改变了他。他的一生有遗憾和苦涩,同时也有美好的情义。他有着至亲的兄弟在他身边一如既往的支持他,也有一些人爱着他。我相信这些一定带给了他很大的心里支持,或许在这种支持下,他也曾努力的探索生活中的美。但是最后他还是绝望了,一种悲惨的方式离开了自己。所以,他的确是一个“疯子”,是一个艺术“疯子”,但是他留下了万物在世间最美的样子。在我看来,他的一生好比一件艺术品,总是需要些“另类”,与世界格格不入,才能更加拥有它自己的价值。每朵花都有它的花期,重要的是看它留下的意义。



 

 

优秀作品(二)

                                         《家》


“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着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灵魂的一隅’,那个是隐秘的角落。他们悔恨、悲泣,为了这一天的浪费,为了这一天的损失,为了这一天的痛苦生活。自然,人们中间也有少数得意的人。可是他们已经满意地睡熟了。剩下那些不幸的人,失望的人,在不温暖的被窝里,悲泣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巴金在《家》中这样写道,我在便签中这样摘抄到。 他又写到“人的身体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却不可以。”“家隔开夜的恐惧,没有隔开夜;家隔开雨的寒冷,没有隔开雨。”“家不仅是为了人,家是生命的止歇之处……。”这或许是小说人物命运的归宿,也或许是写给世人看。用沉重的笔墨勾勒觉新这个人物形象,这个矛盾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形象,最后在旧社会的制度下死去的结局。觉民沉稳的性格和对自己命运的思想,他的抵抗也注定他的人生是幸运的、顺利的。觉慧更是一个关键性人物,用强烈的态度,有目的有思想地去反抗旧社会,不甘心沦为旧社会的奴隶,是一代觉醒的象征。高氏豪门外表上的诗书礼仪,书香门第。掩盖在这成为幕后的,是内部的明争暗斗、腐朽龌龊、愚昧保守。为了维护这个封建支柱的家庭、面临崩溃的家庭,高老太爷及高克朋为首竭力奉持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事物,新与旧的对抗,致年轻命运的悲惨收尾,梅抑郁死亡、鸣凤投湖一系列的情节,都是对垂死制度的控诉。 巴金在回忆自己写下的这些文字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因为我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的19年的岁月,那些人都是我朝夕相见的,也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然而我并不是写我自己家庭的历史,我写了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历史,我心里充满了同情与悲愤。”《家》不仅是人物的不同境遇,有家里的感情、社会纠葛,东西文化发展与碰撞、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深层次的讨论,以此致敬巴金。


 


版权所有:吉林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长春市净月大街3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