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联系我们
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规章制度 -> 正文

规章制度

英语学院课堂教学规范实施细则

日期:2025-06-02

根据学校《吉林外国语大学教师课堂教学规范》(教务处〔2023〕36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课堂教学管理的通知》(教务处联发〔2024〕1号)的通知,特制定英语学院课堂教学规范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培养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教师要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坚持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第三条 教师要遵守国家法律和教育法规,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维护教师职业形象,提振师道尊严。熟悉和遵守教学准入、课程准入、教材选用管理、调停代课管理、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等有关规定。

第二章 授课准备

第四条 熟悉课程设置。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明确讲授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讲授课程与先修课程、平行课程及后续课程、理论讲授环节与实践(实验)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

第五条 熟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资料,是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是教师教学质量检查的标准。教师应参照教学大纲,结合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统筹好讲授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第六条 选定教材及参考书目。各门课程都应选用教材、参考书目或有自编讲义。教材要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等精品教材。选用教材、参考书目要注意其体系、内容等方面的科学性与前沿性。教师自编讲义或选定的教材、参考书目须经所在教学单位和学校审核同意后方可使用。中宣部、教育部等上级部门有明确使用要求的教材,必须选用。

第七条 认真编写教案。教案是整个课程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次承担课程讲授任务的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写教案或讲稿,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习题及学生作业,确定课程考核及学生成绩评定方式。

第八条 参加集体备课。教师应参加本单位或基层教学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审定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对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学进度、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研讨,保证教学效果。多人讲授的课程,必须明确主讲人及团队成员职责分工。

第九条 精心制作课件。根据课程教学需求,制作或更新课件。课件应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尊重教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切忌将教材或教案内容照搬到课件中。

第十条 做好课前准备。根据教学设计和授课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教学模型、教具、演示实验、音像资料和软件工具等。

第三章 授课要求

第十一条 教师要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注重讲授内容的政治性、确保讲授内容的严肃性,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不得以任何方式违背宪法和法律、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与政策,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不得传播封建迷信、宗教崇拜,不得损害党的形象和国家利益、学校及他人合法权益等。

第十二条 教师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综合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注重实践性,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开放性,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博大胸怀。

第十三条 课堂讲授时间安排要紧凑合理、张弛有度,内容安排要分配均衡、富有条理,努力做到概念讲解清晰,理论阐释准确,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要理论联系实际,举例恰当典型,重点要突出,难点和疑点讲解要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书写或课件中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等要规范、清晰。

第十四条 教师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灵活运用研讨、辩论、提问等互动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参与度,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避免“满堂灌”,切忌平铺直叙、照本宣科、照屏宣科。教师应积极开展在线课程建设或使用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授课形式相融合,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第十五条 教师上课带好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日历、教案等必备教学材料,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日历进度授课。

第十六条 教师要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不提前下课,不得擅自调停代课和减少教学时数,自觉遵守学校调停代课等管理办法。进入教学楼和教室应衣冠整洁、仪表端庄、言行得当、着装得体。授课中不随意进出教室,不使用通信工具,不在教室内吸烟,不得在课堂上推销商品或从事商业活动。除特殊情况和专业需要外,应站立并采用普通话或外文授课。

第十七条 教师要对学生考勤、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等方面要提出明确要求并及时给予教育引导,对学生缺勤、违纪等情况要有依据地做好记录。认真履行课堂管理职责,提高课堂掌控能力,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严禁对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缺席,不带教材、不听讲、不做笔记、玩手机等行为不闻不问、不矫不正。

第十八条 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评价、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工作坊、讲课比赛及各类专场培训等活动,切实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水平,锤炼课堂教学艺术。

第十九条 课程结束后,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包括任务完成情况、教学目标达成度、经验与体会、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案等。结合学生、同行专家等各层面的教学评价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第四章  课后作业与辅导答疑

第二十条 各门课程均应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量及难易程度适中。作业应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一条 鼓励教师针对课程特点,采取习题、读书报告、调查报告、小论文、课程设计、课程作品等多种作业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布置和批阅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用结合、团队协作。

第二十二条 教师要及时、认真批阅学生作业,并做好针对性反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应做好文字记录。学生的平时作业应作为学生过程考核的组成部分。要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和严谨学风的培养,杜绝作业抄袭、代做等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十三条 教师原则上应结合课程实际需要,定期安排辅导答疑。鼓励教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手段开展线上辅导答疑。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各系部教学单位负责做好教师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督导、试卷命题组织和教师教学档案管理等工作,并向教师及时提醒与反馈,促进教师成长与发展。

第二十五条 相关学院和系部管理部门、教学督导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了解教师教学规范执行环节中存在的情况与问题,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督导和评价。

第六章  关于课堂无手机化管理的规定

高校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为进一步严肃课堂纪律,规范管理学生使用手机,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风建设,维护课堂秩序,建设良好学风,特制定本规定。

一、学院各班级和公共教室配备专用手机袋,手机袋实行编号管理。学生需于课前5 分钟,将随身携带的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关闭,并(按学号)放入教室配置的手机袋中。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学生课堂上合理使用手机进行全程管理。如需使用手机开展课程教学,任课教师应提前向学院报备,同时要加强管理,禁止学生用手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三、学生在该门课程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自觉有序取回手机。班干部协助做好手机管理监督工作,检查本班手机取走情况,并适当提醒或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手机丢失。

四、如学生确有紧急事务需立即处理,学生应当在请示老师并征得同意后短暂使用手机,使用后需立即放回。

五、若有不遵守秩序者,任课老师有权利按照以下参考顺序维持课堂秩序:提醒关机、提醒放置手机入袋、提醒班委会协调处理、请不听劝阻使用手机者离开教室。

六、任课教师要妥善安排好课堂教学环节,尽量减少拍摄课件等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环节。若因教学需要确需使用手机,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

七、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表率作用,积极配合老师的每一项教学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八、各系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手机,珍惜学习时间,积极参与到无手机课堂的创建活动中。

九、所有学生(实训课、选修课、必修课体育课、讲座课、报告类等大课堂)教学时间内应将手机关闭。除任课教师根据课堂实际需要有特殊要求之外,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手机,包括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上网游戏、聊天、听音乐、看小说等。如有违反者,任课教师有权制止并当场收缴,交于辅导员,按照规定处理。

十、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特殊课型,如果需要用到手机上网功能,由任课教师组织统一使用手机,上网查询结束后再由任课教师或班长统一组织放入手机袋中。

十一、学院将不定期抽查班级上课情况,督查“无手机课堂”开展情况。对于执行情况较差的班级和个人,劝诫无改善者,全院通报批评。


第七章 学生课堂行为规范

1.学生应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校纪 律及相关规定,培养良好的学风,认真完成所修课程任务。

2.学生应至少提前 5 分钟到达上课地点,不迟到、早退 或旷课。除特殊原因外,因病或因事不能到课者,应事先办理有关请假手续并经过批准,不得事后补假。 3.学生应携带与上课相关的书籍、资料、笔记本及必备 的学习用具,无手机课堂要及时关闭手机及其他与教学无关 的电子设备,并将手机放置教室前方的手机袋中;需手机课堂,要按照任课教师的要求,合理使用手机。

4.学生进入课堂应着装得体,言行文明,举止优雅。上 课期间要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的课堂管理。不带食物进 课堂、不在教学楼内吸烟,不高声喧哗,不看与课程无关的 书籍、资料,不影响、不妨碍他人听课,不随意出入课堂。

5.学生应尊重教师,上课时实行问好制,上课期间认真听课,不交头接耳、不举止亲昵;课堂上不趴桌子、不睡觉, 健康作息。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要求,参与讨论、提问或发言, 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6.学生不得领校外人员进入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意见、 建议和要求,可在课后及时向任课教师或有关教学主管部门 反映,不得以不认真听课、逃(旷)课、不参与课堂活动、早退、不完成或不提交作业等方式表达。

7.爱护教学设施,节约资源,不涂画、不损坏教学设备。离开教室要关闭电灯、多媒体设备等,保持教室卫生环境。

8.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应成为课堂行为规范的模范,并认真带领广大同学自觉遵守课堂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