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优良教风和学风的养成,为落实我校《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指导意见》,英语学院着力强化教学过程考核,拟制定加强本科课程过程性评价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建立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为目标,通过过程性评价改革,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适用范围
英语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以及大学英语的所有课程。
三、基本形式
平时作业:要求作业布置适量、精心设计,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并可存档。
课程测验:包括期中考试、单元或章节测验、随堂测验等。
项目作业(project):是指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专门设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布的综合性作业。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项目作业可以采取课外阅读、专题学术论文、专题调研报告、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课堂表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或部分专题内容通过课堂研讨或课堂提问等形式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评定成绩。
实践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地球村实践活动,双创实践活动以及学校备案的专业竞赛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知识掌握情况、知识运用程度及专业竞赛获奖情况等进行成绩评定。
其他形式: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其他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评
价内容和考核形式,例如学习笔记、团队作业、视频制作等。
四、考核要求
每门课程过程性评价形式原则上应不少于 5 种,不足8周的实训类课程,原则上不少于3种。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实行减分制,不算作过程评价形式的一种。
学生修读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即过程性评价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比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 30%。
在课程大纲中规定的所有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均应制定评价标准,科学合理设计评价量规,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
每门课程制定过程性评价方案,并将其核心内容列入教学日历。
在该课程第一堂课上将过程性评价方案向学生公布,确保学生了解课程教学过程性评价计划安排、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构成等,保证学生知情权,并在课程结果性考核之前汇总完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成绩。
课程过程性评价须留存可供查证的书面或电子材料,要记录详实、依据充分、标准统一。
五、存档要求
任课教师在每学期末将以下材料与期末终结性评价材料一起作为教学资料以班级为单位归档,学院留存备查。
1.过程性考核方案(如:共几种方式,每种方式具体内容是什么。)
2.过程性考核环节评分标准。
3.过程性考核成绩单(含重修学生),即《教师手册》。
4.过程性考核佐证材料(如有批改痕迹的学生作业或试卷,实践活动报告等,纸质版或光盘电子版)。
六、组织实施
1.在开课前,各系部组织课程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特点研究制定过程性评价方案,同一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方案应一致。考核方案由各专业研究论证、教学单位审批后,报教务处备案。
2.过程性评价方案一经确定,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既定方案执行。在具体执行中如有调整,由课程组或任课教师提出申请,经系部审批、学院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