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传来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英语学院2门线下课程成功入选,占我校此次获批总数的40%,成为学院课程建设与专业发展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
本次入选的两门课程分别是:由英语学院院长李英涛教授领衔的《大学英语》课程(团队成员:李卓、孙伟、张朦、张宇辉),以及翻译系主任李红老师负责的《英汉笔译》课程(团队成员:赵子明、于德晶、钟磊、陈佳慧)。两门课程以鲜明的教学特色、扎实的育人成效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我院教师团队在课程设计、教学创新与团队协作方面的硬核实力。

课程特色
1. 《大学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服务我校“应用型、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在新文科背景下,依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形成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要素三大模块。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输出驱动理论,利用教育技术实现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重视语言教学与思政育人相融合。采用个性化教学的“三分”培养模式。形成服务校本特色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分级+分类+分段”大学英语课程,即依据语言基础水平进行课堂教学分级(A级、B级和C级),支撑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分类(语言类、非语言类和中外合作办学类),课程内容与能力培养分段(基础阶段侧重听说读写基础训练,中级阶段强化培养演讲与辩论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高级阶段培养学术阅读与写作能力以及培养职场英语交际能力),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能力综合提升的改革方案与课程体系。
2. 《英汉笔译》课程
《英汉笔译》课程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职业技能、吉林地方特色、思政视角三向立体融入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重自主学习、重翻译实操、重课后实践,全面打造职业环境、多维度提升学生翻译职业能力。课程以“译者能力”为导向,采用TCCM(Translator-Competence Oriented Curriculum Model)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构建“三分三融”式教学内容。由词至语篇“分级”“分技能”构建翻译技巧学习模块,“分主题”纳入多领域最新翻译语料,“融入”吉林特色文本、“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翻译资格认证内容。
未来展望
此次国家级一流课程的成功获批,不仅是对我院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建设的有力支撑,更标志着学院在一流课程培育、教学改革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为2025年英语学院审核评估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下一步,英语学院将以此次课程获批为契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推动课程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等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校培育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外语人才奠定坚实基础。